图文:石首跳三鼓 尽显古韵遗风

时间:2015-02-07   点击: 次   字体:【

  图为:在市群众艺术馆建立的“跳三鼓”传承基地

  图为:跳三鼓使用的打击乐器

  图为:省级传承人赵植中(右)正在“跳三鼓协会”传授跳三鼓技艺

  图为:赵植中(右)在演唱

  78岁的石首市跳三鼓协会会长赵植中,在得知自己坚持了一辈子的跳三鼓,作为我省曲艺类代表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遗名录后,劲头更足了。近日,他告诉记者,自14岁接触跳三鼓后,渐渐将跳三鼓视为事业,鼓先后敲破了七个。如今,他和艺人们将这门可追溯至春秋战国的古老艺术,融合现代元素积极进行传承。

  可追溯至庄子“鼓盆而歌”

  《庄子·至乐》载“庄子妻死,惠子吊之,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。”据称,起源于民间丧事的跳三鼓,就由“守灵伴歌的鼓盆”发展衍变而来。

  石首地跨“九曲回肠”的荆江中段两岸,以“有石孤立”于城北的石首山为名。石首跳三鼓,清代末开始盛行,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。《石首方志》记载:“丧事,则有丧礼,亲朋纷纷来祭,并守灵柩,整夜打丧鼓伴灵”。

  这种习俗相沿至今,随着时代发展,跳丧鼓不只为死人唱丧歌,也为祝寿人家唱寿歌,喜庆人家唱喜歌。因“坐丧鼓”较单一,有些地方还发展成为多人演唱、边唱边跳、伴奏较丰富的“跳丧鼓”。

  跳三鼓依附于民间红白喜事礼俗而传承;曲目丰富,文词考究,形成独特的节奏艺术;表演形式自由,适合多种场合演唱,因而具有重要民俗、文学、音乐艺术及观赏价值。目前主要分布在湘鄂边的石首、公安、监利、松滋、华容、安乡、南县等地。

  与“三”有关的古老舞蹈

  跳三鼓为逝者演唱为“丧鼓”,为高寿者演唱为“寿鼓”,喜庆场合演唱为“喜鼓”。跳丧、跳寿、跳喜称为“三跳”,其演唱者为三人,打击乐为三件,每段唱词为“三句头”。

  由于表演形式及内容等都与“三”有关,也因忌讳“丧”字,取“丧”和“三”的谐音,“跳丧鼓”在演变中改名为“跳三鼓”。

  跳三鼓表演特点鲜明,艺人们“右手筷子左手钹,上靠膀子丁字脚,三步半朝前梭,左右不离桌子角,背靠背擦身过,两人对面笑呵呵,你一个歌我一个歌,鼓声不停舞不落。”曲目分为孝歌、寿歌、点歌、正本、叮头子五大类。音乐唱腔主要有卡七字句、扬嗬嗬、欢调、三句半、十字调五种。

  伴奏器乐由鼓、镲、筷子等组成。镲上有1米左右长、25厘米左右宽的“白环”,用来配合艺人的舞蹈动作。跳三鼓的乐器除伴奏外,也可作道具使用,如鼓可作为战鼓,镲可作太阳、月亮,布条可作纸张、文告,筷子可作笔、武器等。使表演更加丰富多彩,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。

  入选省级非遗项目后,石首市群众艺术馆组织成立了石首市跳三鼓协会,现有歌班一二十个,会员百人左右。省级传承人赵植中老人,曾师从郑启焕老艺人学习“跳三鼓”,为“石首跳三鼓”第五代传人,在省市演出中获得多个奖项,他经常在民间表演,更不惜自腰包做传承工作。

本文标签:  来源:未知